新浪首页
|
新浪福建
|
新浪闽南
|
城事
|
视频
|
美食
|
旅游
|
汽车
|
健康
|
教育
|
同城
|
用户登录
|
注册
|
退出
李远华:
“茶园丁”
现为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负责人、茶学与生物科学实验室主任。2004年1月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博士毕业,2004年9月在武汉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植物发育专业博士后研究,2005年9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从事茶学研究生、本科生教学科研工作,2010年元月在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工作。
刘锋:
禅意
作为仙凡岩茶厂的厂长,刘锋和他做的茶一样,始终有种别样的禅意。别家的禅是静寂和沉默,他的禅却是热闹、欢喜、随缘而且自在。不管何时,他看上去始终乐呵呵的,一副乐观豁达的样子。
1992年,他制作的肉桂和金佛两款茶在省里的一次比赛中拿到了金奖,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也拿了金奖。
胡智学:
茶酒之道的践行者
金古月企业董事长、 国家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河北省防伪行业学会副会长、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 北京改革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 河北省茶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职业培训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荣获2002-2006年度社会科学学会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抗击“非典”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05-2006年度省茶文化事业特殊贡献奖
陈德华:
像古人一样做茶
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夷山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技能及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1963年,从福安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的陈德华来到崇安县茶科所,从此与茶结缘。通过多年实践,他成为当今手工做茶的代表人物之一,高超的做茶技艺堪比古人。
陈孝文:
岩韵悠悠润吾心
陈孝文,28岁,却拥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头衔,是12位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他还是慧苑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接班人。
从小看着爷爷、爸爸做茶长大的陈孝文一直相信:光讲书本知识是做不出好茶的。做茶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
陈拯:
武夷岩茶要慢慢读
第一次见到陈拯的时候,他坐在那里,两眼通红。事实上,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了。不过,陈拯还是微睁双眼,平和安静地接受了我们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在离他不远的那个工厂里,机器轰鸣,许多工人在灯影里有条不紊地操作着。
张家坤:
缔造海峡茶业交流第一平台
张家坤,1942年生,福建福州人,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管系。1978年到福建省电子工业总公司工作,历任企业管理处处长、副总经理,2004年12月当选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家坤同志自担任福建省委工作以来,一直十分关心福建的农业企业,尤其是茶企业的发展。
龚雅玲:
“岩韵”世界
龚雅玲:福建省武夷山市中远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基层成长起来又回到基层的著名茶人。2000年,时年50岁的龚雅玲毅然辞职下海,到武夷山投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成为武夷山有机茶的领军人物。
深入到苑芳茶叶的市场辐射圈时,我们发现:苑芳茶叶,不仅在国内主要城市和主要茶叶市场名声显赫,甚至在欧美市场,也是武夷山一家真正与国际接轨的茶业企业。
黄圣亮:
非常心,非常茶
中国仅有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十二位传人之一,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泽道法师的近身家修弟子,黄氏嫡传第十二代制茶师,一串闪光的头衔下,是一个说话斯文一脸帅气周身透着淡定的年轻人,他就是黄圣亮。
梁天雄:
坚持传统才能走得更远
梁天雄原来一直在桐木村部工作,当了13年的村干部。去年刚选上村长,3个月后,他辞职,带着父亲的期许和“骏眉梁”的金字招牌,一头扎进了方兴未艾的茶行业里。虽然没有太多从业经验,但从小对小种茶耳濡目染的梁天雄敢闯敢拼,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江元勋:
“金”笔重写红茶传奇
江元勋是土生土长的桐木人,祖辈世代做茶,无论桐木关下的茶园大富大贵还是荒芜落寞,他的祖上都经历过。最让江元勋骄傲的是他的祖先发明了红茶制作工艺,并由此揭开了一片叶子“征服”世界的历史大幕。
刘宝顺:
制茶讲究天、地、人
武夷山大王峰北边一点有座幔亭峰,袁枚《随园食单》中写道“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所以他的企业叫“武夷山市幔亭岩茶研究所”,他生产的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分级评定。
刘国英:
为茶穷其一生
从国有企业的场长到私营企业的老板,从一个村的科特派到管理全市茶产业的领头人,从一个镇的茶叶协会会长到市级茶叶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不断地实现着人生角色的转换,但无论如何换都脱不开一个“茶”字。与茶的这种情缘让他庆幸更让他感动,他说,“从踏入农林大学读茶专业开始,就注定自己此生离不开茶,也不愿离开,为这一叶绿色,我会穷其一生”。
张天福:
世纪泰斗
有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是世纪传奇的张天福老人,仍然坚持多年来养成的良好习惯:黎明即起,清茶一杯后晨练“国粹”,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然后又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茶事活动。
骆少君:
融茶入人生
福建惠安人,研究员、高级评茶师,我国著名的茶叶品质鉴定及研究专家。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名誉主任、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茶叶)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中国茶叶加工》杂志主编。原中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苏炳溪:
茗香岁月六十载
80多岁的苏炳溪是现如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年龄最长的,兴致来了,还能亲手制作手工茶。说到茶总是神采奕奕。这位满头银发、脸上爬满了皱纹的老人,让人觉得他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儿子苏德发有个形象的说法:老爹做茶,就像小孩子过年一样兴奋。
范增平:
推动两岸茶艺交流的使者
范增平,生于1950年,为台湾省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和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出版有《台湾茶文化论》、《台湾茶业发展史》、《中华茶艺学》、《生活茶艺馆》、《生活茶叶学》、《喝杯好茶》、《台湾茶人采访录》、《中华茶人采访录》、《台湾茶艺观》等多部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
王庆:
中国茶是最好的茶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茶王国兴:
茗香间的舞者
1985年,王国兴从福安茶校茶叶专业毕业,回到了茶乡武夷山,先后在星村茶叶站、茶科所供职.在茶科所的那段时间里,身为副所长的王国兴参与了大红袍的母树大红袍的采制。
二十余载与茶相伴,王国兴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演绎着武夷岩茶,用心为人,用心做茶。我们相信:茗香间的舞蹈还将继续。
王顺明:
茶叶也能量身打造
王顺明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韩国国际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武夷山市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国际商会武夷山市商会副会长、福建省南平市古田商会副会长。
吴宗燕:
祖传茶商经营有方
武夷山市青狮岩茶厂62岁的吴煊海老爷子向我们介绍说,自己的爷爷过去给吴宗燕的爷爷当包头。这样算起来,吴家算是岩茶村最早的一批茶商。现在,北岩茶场一年能销售200吨精制茶,除了是中粮集团中茶武夷岩茶的供应商,也是武夷山最大销量的茶企业。
叶启桐:
“岩韵”体现了天人合一
“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总体概括为:成茶条形扭曲壮结,色泽绿褐鲜润,叶面带有似蛙皮状的小白点。幽者清远。滋味醇厚,鲜滑回甘,喉韵清洌,快感舒适,齿颊留香。茶汤清澈明净,呈金黄或橙黄色,叶底软亮,叶缘朱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 这是叶启桐主编的《名山灵芽》中的一段话,是很权威的武夷岩茶的描述。《名山灵芽》这本厚厚的茶书,是武夷茶人的必读书目。
杨晓磊:
不玩资本玩实力
杨晓磊说,作为茶人,他不玩资本,玩实力。尽管此前在木材加工行业曾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也积累了一些原始资本,但是,他要做的,还是扎扎实实地把茶叶做好。
游玉琼:
中国惟一的女性大红袍茶技艺传人
2006年六月十日是中国的第一个遗产日,武夷山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游玉琼被评为武夷岩茶(大红袍)技艺传人,在评出的十二位技艺传人中,游玉琼是惟一的女性(大红袍)技艺传人,这不但是中国惟一的女性(大红袍)技艺传人,也是世界惟一的女性(大红袍)技艺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