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炎热潮湿,瘟疫时常发生,“瘟疫一起,病者十人九死”。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瘟神信仰根深蒂固。八闽中以福州府最甚。奉五帝为瘟神,其庙宇城乡皆有。

《榕城纪闻》:二月,疫起。乡例祈禳土神,有名为五帝者。各社居民鸠集金钱,设醮大傩。初以迎请排宴……继作纸舟,极其精致,器用杂物,无所不备,兴工出水,皆择吉辰,如造舟焉。出水名曰“出海”,以五帝逐疫出海而去也……与执事者或摇旗,或扶舟,喊呐喧阗,震心动魄……自二月至八月,市镇乡村日成鬼国,巡抚张公严禁始止。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 古人把多种急性传染病通称为瘟疫,并认为瘟疫之起,是因为疫鬼在人体内作祟,治疗的办法是请巫道来驱赶瘟鬼。问题是巫道的本领不让人放心,屡屡失败,人们就转而改变策略,开始讨好和贿赂瘟鬼,礼敬它到别处去。瘟鬼于是变成了瘟神。根据《闽都别记》的记载,福州流行的瘟神五帝是由五通神演变而来的。五通神在山区是山精木怪的集合,在福州原为水猴、水鸟、蛤蚌、鲈鱼、水蛙五怪,能行灾布病,人们敬之为五帝、五圣。
  • “当年里中秀才五人,赴省试。至一处见有恶在井中下毒,五人叱之,不见。共议守井,勿令人汲。人们以为妄也。由于不能自明,有张姓者曰:‘吾等当舍身救人’,乃汲水吞饮,果中毒死亡”。“阖城感之,塑像以祀”,他们就成了“驱瘟之神”。后玉皇大帝敕封张为显灵公,钟为应灵公,刘为宣灵公,史为扬灵公,赵为振灵公,合称为“五灵公”,专为阳界驱瘟除疫,保境安民,成为福州一带的乡土保护神。【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春瘟张元伯
春瘟张元伯

显灵公张元伯,癀部尚书,七月初八寿诞。

冬瘟钟士贵
冬瘟钟士贵

应灵公钟士贵,疾部尚书,九月初八寿诞。

夏瘟刘元达
夏瘟刘元达

宣灵公刘元达,瘟部尚书,六月初二寿诞。

总管中瘟史文业
总管中瘟史文业

扬灵公史文业,疫部尚书,九月初二寿诞。

秋瘟赵公明
秋瘟赵公明

振灵公赵公明,疠部尚书,三月十五寿诞。

数据标题文字1

唐宋时期,汉人成为福建的主体民族,刚刚完成文化整合,其创造力就蓬勃爆发,在信仰领域的表现是大量造神。今天影响较大的一些神灵,究其生活年代,多半处于这个时期。

那个疯狂造神的时代,善于抓鬼的道士,法术高明的禅师,悬壶济世的巫医,造福乡里的先贤,甚至举止怪异的奇人,死后都可能被人立个牌位,烧把香,祝祷一番。一旦祈祷有应,马上传为奇迹,引来更多的信徒和香火。一代又一代,薪尽火传,流传至今。

一说是汉朝时,闽越王郢的第三子,喜乘白马,号称“白马三郎”。听闻东冶附近的鳝溪中有鳝妖危害百姓,三郎前去除怪,却在搏斗之中殉难,与鳝妖同殁。乡民感其功绩,设庙祭祀,号称“白马尊王”。

另说唐朝末年时,光州固始人王审知,拜威武军节度使兼福建观察使,后称闽王,统治福建。由于喜乘白马,并于兄弟中排行第三,军中常称“白马三郎”,死后乡民为立庙奉祀,号“白马尊王”。 【详细】

相传田都元帅是唐代忠烈乐官雷海青。他原是宫中乐师,安史之乱时,因痛骂叛贼安禄山,被肢解示众。雷海青死后,忠魂不散,一路追随李隆基。每逢叛军追至,他都在空中显灵护驾。一次,其“雷”字大旗,上部被云遮住,不显雨部,只见田字,这就是民间称其“田都元帅”的来由。

李隆基避难回京后,感念雷海青忠诚,追封他为梨园总管,梨园弟子尊他为会乐天尊、歌舞菩萨。 【详细】

相传唐中和元年(881年),照天君生于福建连江,原名照天柱,16岁削发出家。后皈依道教。

王审知逝后,闽地政局动荡、战争纷起。照天柱得到将在福州开战的消息后,为使百姓免遭战火,便连夜赶到南门,将红灯笼挂在榕树上作为信号,提醒百姓迅速逃离。攻城部队见榕树上挂有红灯,以为树下有伏兵,不敢贸然进攻,便调头转向东山而去。于是,这里避免了一场灾难。 【详细】

王乃后晋皖南人,时石敬塘造反,他执一刀投军,每战皆捷,军中称为“王一刀”。后入海为盗,活动于钱塘、宁波之间。

一日,忽自悟,奔走五台、天竺,途中遇一僧,王求与同行。僧说若能剖腹剜肠,则可也。王立即用刀挖出五脏交与对方。旋又遇一人,指一油锅对僧说,入此即到西天。僧冷笑,将王的五脏投入,在鼎沸的烟焰中,王羽化成仙。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裴仙师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俗名周简洁,浙江绍兴人氏。相传,他在福建督署衙内为幕客时,关心民间疾苦,辅政多施恩泽于民;平时宣扬道义,勉励人们从善行善,故深受百姓称道。

周简洁后弃官入霞府修道,法号“非衣真人”。其道成,在督署大榕树下羽化。人们误把“非衣”合写为“裴”,欲更换,求问神意,方知神不以为意,故改称其为督署裴真人。【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据说泗洲神原是唐代高僧僧伽大师,曾在泗洲临淮县建伽蓝殿。每到黄昏,僧伽头上必发异香。景龙四年(710年),端坐而逝。唐中宗命人在宫中建塔安葬。不久,臭溢长安城。有人奏称,应在泗洲建塔,皇帝准奏,于是长安不臭。

后有一泗洲人来福州为官,因病祈求泗洲神,忽见榕树现一道光芒,其病竟愈,以为泗洲神庇佑。遂在榕树置一小神龛,供奉泗洲神,因而相沿成俗。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几乎所有的神灵都有一定的职能,诸如祈雨防疫疠、避风涛险阻、祈求子嗣等等。从事航运所以敬拜妈祖,家家都盼生儿育女,所以供奉临水夫人……人们用崇拜的各种手段与鬼神进行着利益上的酬答互换。

妈祖娘娘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妈祖娘娘原名林默(960~987年)。年十六,随父兄渡海,西风甚紧,狂涛怒撼,舟为之覆。默负父泅水到岸,父得无恙,而兄则没于水,默又同母嫂往寻其兄之尸。湄洲岛之西,礁石错杂,有商船渡此遭风,舟人求救。众见风涛震荡,不敢前;默自驾舟往救,商船得以不沉。自此专以行善济人,尤多于水上救人。当时被人称为“神女”,又称“龙女”。 【详细】

张圣真君,是闽台人民共同信仰的农业保护神。

相传,张圣真君原名张慈观,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出生在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18岁开始学习道法,学成后游走于闽地行善布道,在漳州刻行法文求雨、在尤溪寻找草药救瘟疫病民……在福州台江,他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也建有“张真君祖殿”,明清两朝及至建国前夕,在这里聚集的商贾,都把张真君奉为“商神”,顶礼膜拜。 【详细】

陈文龙是沿海渔民和出使琉球船只的保护神。

陈文龙,福建莆田人。元兵攻占福州后进攻兴化,陈文龙领兵鏖战多日。他死后,民间传说海上商船队遇狂风巨浪,行将倾覆,有挂“水部尚书陈”旗帜的船相救,得逢凶化吉。人们考证出这个“水部尚书陈”就是陈文龙,于是就奉其为海上保护神。明朝统治者敕封其为“水部尚书”,加封镇海王,指令让福州奉祀。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临水夫人陈靖姑是闽江流域最大的信仰。专司保胎育儿、护佑妇女儿童。

据明万历《古田县志》,陈靖姑生于唐代的一个巫觋世家,自己也是一位女巫,嫁给古田人刘杞,因为祈雨而坠胎,不幸罹难,死前发愿要解救世上妇女难产的痛苦。

《闽都别记》将她生前死后的故事进行了演绎:观音弹指血化身为陈靖姑,于904年正月十五出生,16岁抗婚离家出走,入闽江底的闾山学法术。艺成归来,陈靖姑大显身手,扫除福州一带的妖魔鬼怪。24岁时怀孕家居,其兄陈守元在闽王宫中祈雨不至,罪当斩首,哭求妹妹帮忙,陈靖姑只好脱胎祈雨,被长坑鬼与白蛇精乘机害死。陈靖姑成神后,更是到处驱鬼伏魔,解救妇孺的困厄。

历代帝王对陈靖姑都进行加封敕赐,五代闽王赐陈靖姑为三十六婆官,树碑纪念;南宋淳佑年间,理宗帝追赐陈靖姑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帝封赐陈靖姑为“太后”。【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载入中...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除了上述这些,还有华光大帝、丹霞大圣、九使爷、镇海楼三仙姑、北山杨真君、九案泰山温康二都统、走马山三圣王……福州民间所奉祀的神灵十分庞杂,既有闽越族和畲族等土著民族残存下来的鬼神,也有从北方、邻省传入的汉民族所奉祀的各种神灵,甚至囊括从印度、中东、欧洲等国外传入的“洋神灵”,以及福州民间自己创造的各种神。

而且神灵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百姓的生活需要而增加其执掌范围。福州百姓信仰鬼神的实用功利心态,有关文献记载颇多。美国传教士卢公明对清末民初福州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有着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也令人难忘的是:没有哪一个崇拜对象能够让信徒变得更串接、更正直、更诚实、更有德行或更虔诚。他们的崇拜行为完全是出于自私的、感官的世俗目的”。

在百姓看来,多一个神灵就多一层保护。

数据标题文字1

神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项充满争议的遗产。无论如何,仍然感激有那么多神灵陪伴我们的民族一路同行。许多神灵至今活跃,慰藉千百万人的心灵。不论最初那些造神者多么卑微、愚昧、畏惧,他们的创造物的确光芒四射,甚至照亮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萧春雷《闽中神灵及造神者》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