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共八集从二月十九日开播到二十六日播完。八天内,《舌尖3》相关视频的网络点击总量已超过两亿次。

  在这部关注度极高的纪录片中,出现了众多福建美食,今天就听小编为你一一细数~

宁德屏南

  药食同源观念在中国流传已久,屏南人把乡野草药融入日常饭食就成了食养良方。夏日食用败酱草小肠汤进行清热解毒,秋季则食用秋牡蒿嫩鸭可抗干燥,冬季和春季也有着不同的食养方法。

春季的 三草炖鹅春季的 三草炖鹅
夏天的败酱草小肠汤夏天的败酱草小肠汤
秋天的牡嵩蒸嫩鸭秋天的牡嵩蒸嫩鸭
秋天的牡嵩蒸嫩鸭秋天的牡嵩蒸嫩鸭
冬天的酒糟芋头面冬天的酒糟芋头面

  对于屏南当地人来说,食药膳已经是他们日常,他们以神农氏尝百草的心,试着把山间野草与各种食材混搭出兼具各种疗效的汤汤水水,用青草药烹饪出美味的佳肴。

 

厦门

  在第三集“宴”当中,介绍了不少有地方特色的宴席,其中也包括了一场闽南特色的国际宴席,举办地就在厦门。

  沙坡尾、八市、同安、翔安纷纷上镜,沙茶焖牛肉、同安封肉、厦门炒面线也先后登场。这就一起来感受“舌尖上的厦门美食”。

同安封肉同安封肉

  同安封肉是以肉为主要食材的料理,整块猪前腿肉作为原料,配板栗、香菇、虾米,裹以纱布,入缸蒸熟。肉质鲜嫩,用筷子就可以切开,深受大家的喜爱。

沙茶焖牛肉沙茶焖牛肉

  在节目中的这场宴会上,为了在国际标准内呈现闽南特色,又保证美食的色香味和摆盘美观,厨师决定用同安封肉的做法,制作沙茶焖牛肉。沙茶的鲜香衬托着牛肉的酥软和丰腴,实现了调味和食材的完美结合,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面线面线

  说到面线,对于厦门人和来过厦门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据说,面线成为闽南人主食已经有八百年历史了。作为厦门著名的小吃,厦门炒面线也是各种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与此同时,面线也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情感和愿望。

 

泉州

  继萝卜饭登上《舌尖2》后,在播出的《舌尖3》第二集中,泉州的两大小吃石花膏和面线糊,再一次让全国人民流下口水。

石花膏石花膏

  石花膏与仙草冻一样有清热解暑功效,是闽南人盛夏的清凉利器。

  重吃的泉州人在这天然原材料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进行多样化搭配,创造出一种叫“四果汤”的名小吃。用刮刀将石花膏刮出均匀的细条,搭配各种水果、蜜饯、仙草、豆类以及蜂蜜水的调味,清甜可口的闽南地道冷饮就算完成了。

 

面线糊

  面线糊是泉州的一道风味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也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就着油条跟马蹄酥吃。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无论天南海北,闽南人对家乡的味道都有特有的钟爱和绝不掩饰的自豪。

 

三明

  沙县小吃全国闻名,在《舌尖3》第7集中,被三明人寄予厚望的芋饺终于出现了。

沙县芋饺沙县芋饺

  芋饺是沙县特有的传统经典美食,芋饺的制作过程繁琐,选材讲究,是离开沙县就很难品尝到的美味。制作芋饺选用的芋子也一定要是上图中的这种芋子,这样做起来的口感才会更加软韧、有劲道!

  将切成粒的葱,胡萝卜丝、泡发的笋干炒熟,制成芋饺馅。

  沙县芋饺跟普通饺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皮是由木薯粉加芋子制成,非常的Q弹软糯。配上猪肉、香菇、笋干等材料炒制出来的馅,一口咬下,嫩滑软糯,美味可口。

  文章的最后,小编想用《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两句话来作结尾:

  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