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活水”到“幸福甘泉”的民生实践

  东南网3月26日讯(通讯员 林美)三明市水利局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出以“统投、统建、统管+智慧监管”的“3+1”建管模式,以组织优势破解农村供水“重建轻管”难题,书写了从“源头活水”到“幸福甘泉”的民生答卷。

  尤溪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溪尾水厂

  三明市“3+1”模式的落地,让农村饮水安全实现质的飞跃。2024年,全市累计投入超9.94亿元,覆盖1379个行政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07%,居全省前列;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提升至60%,超200万群众受益。

  永安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西洋供水一期)项目开闸供水

  “双轨管护+智慧监管”打造服务闭环

  市水利局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监督”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双轨管护,专业服务到村头。推行“乡村水管员+第三方专业维养”模式,组建76人的专业化服务队,覆盖2427个供水点。尤溪县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故障2小时响应。

  数字赋能,诉求响应零时差。依托“e三明”平台搭建智慧监管系统,自动预警异常情况。与12345热线联动,建立“群众诉求—派单整改—跟踪回访”闭环机制,2024年累计解决618件问题,满意度达98.7%。

  动态考核,资金补助挂钩绩效。水质、水量和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情况纳入平台动态监管,工程管护情况与管护资金安排挂钩,对水质合格率下降、问题处置滞后的县区核减管护资金,倒逼责任落实。

  工作人员在建宁县溪口镇艾阳村查看供水情况

  从“解渴水”到“幸福水”的乡村蝶变

  织密供水安全网,打通民生“水动脉”。“统投”聚合力,整合市县财政、社会资本及省级补助资金,建立多元化资金池,破解单村工程“缺钱建”难题。“统建”提标准,由县级水利部门统一规划,严控水源选址、管网铺设、水质监测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惠一方”。“统管”保长效,11个县(市、区)签订县域统管协议,明确专业机构为管护主体,将分散的村级工程纳入统一运维体系,实现“建管分离”向“建管一体”转变。

  水质升级,舌尖安全有保障。通过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定期抽检水源,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逐年提升,氟超标、铁锰超标等问题基本清零。信访锐减,群众获得感倍增。农村供水类信访量四年降68.9%,宁化治平畲族乡实现零投诉,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案例。

  三明市“3+1”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胜利,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从“喝上水”到“喝好水”,从“民生工程”到“民心工程”,三明市水利局以党建为笔、清泉为墨,书写更多乡村振兴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