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又有19个孩子在校车中被撞身亡。已经有太多柔弱的、还未看够世界的幼儿在劫难中丧生,我们却一次次地看着悲剧重演,任由车祸、毒奶粉、拐卖、落水这些灾难的骰子在孩子们中肆意选择受难者。

 

    成年人的我们只能说声:“对不起,孩子。”但除了道歉,我们不能更大声地呼吁校车安全化么?不能更大声地呼吁食品安全化么?不能更大声地呼吁监护不力严惩化么?

部分伤员名单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地址伤情
赵瑶瑶6岁 4 榆林子于家咀五组头部外伤
武美娟6岁 5 榆林子于家咀六组腹痛 脑挫裂伤
路雪丽 5岁 6 榆林子于家咀五组腹痛待查
高一博5岁 10 榆林子于家咀一组头部外伤
张蕊蕊 5岁 11 榆林子于家咀三组头部外伤
来靓杰 6岁 12 榆林子于家咀三组头部外伤
彭宗明5岁 16 榆林子于家咀五组脑震荡
于晓楠5岁 17 榆林子于家咀五组腹痛待查
魏旭晨 5岁 18 榆林子于家咀二组腹痛待查
武吉祥5岁 21 榆林子于家咀大庄组脑外伤 (转市人民医院)
贺加伟5岁 30 榆林子于家咀大庄六组实质脏器破裂 (转市人民医院)
武亚杰5岁 19 榆林子于家咀大庄组颅底骨折 脑挫裂伤 (转市人民医院)
  对不起,孩子!
  对不起,孩子!

 

11月16日甘肃18孩子在校车中被撞身亡

18日又一孩子离开了我们

死的是19个孩子

悲的是19个孩子的父母

痛的是每个得知悲剧的人

面对悲剧 我们只能说一句

对不起,孩子……

学校供养不起“文件里的校车”

校车问题的本质,还是温总理多次提到的“教育欠账”问题。校车必须是一个国家最安全的汽车。政府应有所担当,让孩子坐最安全的校车,幸福、廉价、有尊严地上学,这是国家责任的体现。[详细]>>

学校买不起也用不起校车

在有些地区,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别说是漂亮安全的校车了,这只是一个奢侈的梦。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实在匮乏,政府不想投入资源维持学校。学校既买不起也用不起更多的校车,于是,因陋就简的校车就出现了,于是,严重的超载就出现了…… [详细]>>

公车那么多,校车为什么不买单?

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的校 车制度,给孩子们安全的依靠,却始终是一个空白。惨剧发生后,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公车,却缺少安全可靠的校车?其实,校车才应是最名副其实的“公车”,理当由政府买单。[详细]>>

校车投入应纳入公共财政

应该看到,政府为校车的购买和养护买单,既是履行责任的表现,同时还不乏推动产业发展等 额外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应该看到,政府为校车的购买和养护买单,既是履行责任的表现,同时还不乏推动产业发展等 额外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详细]>>

难以回避的出行成本

一辆坐9个人的面包车与一辆坐64人的面包车,分别意味着什么,家长们应该都很清楚。他们之所以忍心把孩子塞进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校车里,一定有很多无奈。因为,便宜与安全不能两全,况且能选择的大概也只有这些很不正规的校车。[详细]>>

能有校车,便足以感恩

当孩子们的上学半径日益增大,能有一辆挤上去的校车,也许便足以感恩。于是,与行于纸上的校车国标相差千里的各种农用、小面包校车,便能安然行驶在基层城市与乡镇的大街小巷,所有家庭未来的梦想与希望,却都系于那超载的校车与不堪一击的车身。 [详细]>>

偌大一个国家,花不起这点儿钱吗?

都说,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态度,更是文明程度的标志,考验着社会良心。在18个幼小的生命面前,我们无地自容,无颜以对。难道,一次次让无数家庭悲痛欲绝的事故,一个个幼儿生命的沉痛代价,还不能提起我们对校车问题的关注吗?[详细]>>

从人的因素下手,健全相关制度

必须承认,我们愧对孩子们。因为我们没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交通工具。更必须承认,我们害了孩子们。因为无论是教育部门、教学机构还是老师、家长、 司机,都没有真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详细]>>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为隐形人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为隐形人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先后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共有18个咱路无人伸援手,最后被一位拾荒阿姨救起。10月21日抢救无效死亡。[相关专题]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为人祸受难者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为人祸受难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倒了一座又一座教学楼,目前公布了19065名死亡学生人数,遇难人数现在有关部门仍在核查中……[相关专题]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了毒药试吃员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了毒药试吃员

    2008年,中国婴幼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全国有29.4万婴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相关专题]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了学习奴隶

对不起,孩子!让你们成了学习奴隶

    2011年,萧百佑的育儿经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以四孩子中有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作为教育成功的论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