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1960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体”句式

主要句式有:“人的××是有限的,可是××××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投入到无限的××××中去!”,“对待××要像××般××,对待××要像××一样××,对待××要像××一样××,对待××要像××一样××!”

60年代雷锋=真善美
60年代雷锋=真善美

生于1960年的市民韩振华用“席卷中国”来形容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行动热潮。在“60后”眼里,“雷锋”两个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雷锋精神成了“真善美”的象征。

  韩振华回忆小学生活,每天上课前要喊口号,上课时老师会专门讲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学校的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贴的、“大喇叭”里广播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宣传内容。

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
70年代雷锋=爱憎分明

“雷锋在党的教导下,能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那时候我们都要学习雷锋叔叔鲜明的阶级立场和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

  70年代中期,十几岁的韩振华当时正在上中学,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宣传雷锋精神强调的是他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那时候,老师和家里的长辈教育我们长大了不能忘本,也要我们记住我们能吃得饱穿得暖都是因为共产党。”

80年代雷锋=钉子精神

在上世纪80年代,学习雷锋的“一切行动听指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和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这些概念成为那个时代学习雷锋精神的主旋律。
  韩振华从第一年当学徒,就参加了厂里举办的学习班,一方面是由师傅带着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学文化、学政治,“人人学雷锋、个个争先进”“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

90年代雷锋=爱岗敬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改革进入高潮。时代变了,雷锋精神在这一个时期的诠释也就发生了变化。
  1991年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随后,学雷锋活动重点转移到了“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先后涌现出不少像李素丽这样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的“岗位模范”。

21世纪雷锋=?

“学雷锋”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举动,无论社会多么浮躁、功利之风如何盛行,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道德价值的弘扬不能放弃。在本报此前一系列《平凡的良心》报道中,75岁坚持数十年在天安门广场上捡垃圾的刘玉珍老人,让我们看到了坚守;发现大火时没有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拍开邻居房门的12岁小姑娘夏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或许是21世纪雷锋精神的最好注释。

不支持flash
69岁“最美奶奶”舍命救落水儿童

69岁农村老太河边洗衣服时看到本村4个孩子落水,遂跳入河水中救人。当她救出3个孩子后又跳入水中救第4个孩子时遇难。老太太柴小女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把其称为“最美奶奶”!

不支持flash
18名路人漠视被撞倒地女童 拾荒者伸援手

10月13日,在佛山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撞倒2岁女童后逃逸,路人无人伸援手,接着又有一辆车从其身上碾过,在前后7分钟内共有18人路过没有出手相救或打电话报警,直到第19位也就是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将其扶起。

不支持flash
“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童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杭州滨江区的闻涛社区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女童后来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却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不支持flash
厦门男子用双手接住四岁坠楼女童

4岁女童从7楼坠落,砸在了楼下一平房的屋棚上,并往下滚落。千钧一发之际,一名50岁的电工刘大叔冲上前去一把将她牢牢接住!女童奇迹般逃过一劫,无生命危险。

不支持flash
网友爱心献沙县 1万多斤芦柑抢购一空

新浪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沙县万斤芦柑滞销”的消息,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新浪福建针对这一消息进行了解情况,利用爱心的团购的方式买芦柑,网友们纷纷购买,1万多斤芦柑被抢购一空。

不支持flash
仙游八旬老人13年募款2千万 资助学生近万名

在福建省仙游县有一个为贫困学生与资助人“牵线搭桥”的老人,13年来,他踏遍全县300多个村庄,走访了300多所乡村学校,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贫困生的“下落”,并为他们找来资助者。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