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

  去年五月以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我市分级分步推行建立信访评理室。湖里区作为全省推进“最多投一次”阳光信访机制试点,一年多来,积极开展信访评理探索创新,梳理出信访评理组织规则、组织原则等,形成了“三二四”工作经验,有力地保障了信访评理全面普及。禾山街道、金安社区也率先探索实践,为全区推广普及当好先行者和排头兵。

  金安社区

  花园凉亭  居民楼下

  社区评理室就地化解矛盾

湖里区金安社区召开评理会议。(金安社区 供图)湖里区金安社区召开评理会议。(金安社区 供图)

  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就要在矛盾源头把好“产生关”。对村(居)级评理室而言,工作关键是不让信访问题“生”出来。在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辖区内的两个大型小区有近9000户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摩擦、矛盾、纠纷,都可以到社区评理室来说理。社区评理室不仅建立在室内,小凉亭、文化园、家门口……随处都可以成为讲理说理的地方。

  疫情期间,物业将高林一里小区通往万科云玺方向的北大门锁住,只留下另两个大门开放出入。“原本5分钟就能走到的地方,现在要多绕四五百米从另一个门走,购物、上班都很不方便。”5月初,居民向社区反映,认为此时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物业仍不恢复开放北大门的做法侵犯了业主权益。物业则表示,防疫措施仍不能松懈,物业公司人力不足以24小时管控三个大门。双方争执不休,考虑到疫情防控问题,金安社区信访评理室在高林一里小区德善长廊召开评理会议。

  德善长廊就位于居民楼下,枝叶掩映,绿树成荫,木制的走廊顶部还装饰着剪贴画,两侧长椅可供坐卧休憩,令人平静放松,是深受居民喜爱的乘凉、休闲场所。“评理的地方设在这里,参会者都能平心静气地陈述观点。”金安社区党委书记吴丽敏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请来的两位评理员分别是小区党支部书记和平安护园队队长,他们足够了解情况,在居民中也有一定的威信。经过评理员有针对、有重点的耐心劝说,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居民出行高峰期限时段开放高林一里小区北大门,物业尽力调整人员值班管控,保障出行需求。

  除了德善长廊,高林一里小区的幸福亭、文化园、活动室,甚至居民楼下,都曾是评理室现场。“生活中的摩擦、矛盾,也可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解决。”吴丽敏认为,接地气的村(居)级评理室更容易被群众接纳,也有利于将一些问题在尚未形成信访件之前就地化解。

  禾山街道

  稳扎稳打  探索机制

  打造访调对接融合新平台

 湖里区禾山街道召开评理会议。(禾山街道 供图) 湖里区禾山街道召开评理会议。(禾山街道 供图)

  走进禾山街道信访评理室,会议桌上摆放着主持人、评理员、当事人、旁听席、记录员等桌签,墙上挂着信访评理组织规则、信访评理组织原则、评理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信访事项评理流程图等制度牌。打开禾山街道信访评理档案,从信访转办单、信访评理通知、评理签到表、评理情况记录到信访事项评理结论书,每一起信访评理案件都完整记录在案、归档建册。

  禾山街道四级调研员庄木坤告诉记者,在湖里区各街道中,禾山街道地域最广、流动人口最多、城中村比例最高(达50%)、信访量最大,仅2019年就受理各类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1200余件,信访问题处置、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因此,从去年接到信访评理室试点建设任务起,禾山街道就十分明确: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稳扎稳打,不仅要明确信访评理流程、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等,还要根据运用效果及时调整优化,不断提高信访评理工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共促成20余件纠纷和信访事项成功化解,成功率达100%,同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3起,制止群体性上访23起,确保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

  为什么要把试点放在禾山街道?湖里区信访局局长说:“禾山街道有个优势,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中心建得好,发动群众参与的基础好,化解矛盾纠纷有经验。”在禾山街道试点,信访评理室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中心有机融合,把评理室与劳动争议仲裁庭、巡回审判庭、金牌调解室、“互联网+”网络调解室、温馨调解室等其他功能室集中设置在一起,打造成一个访调对接深度融合的新平台。“我们从街道、社区的试点经验中创新梳理出可供推广的信访评理制度和流程,为普及信访评理实际运用提供扎实可靠的实践依据,已经全面向全区、全市推广。”

  [数据]

  到目前为止,湖里区共建立区、街、社区评理室62个,聘请评理员896人,开展评理108件次,化解成功率达96.3%。

  [点击]

  “三二四”工作经验

  确保评理室

  能开展可持续

  “听百姓说事、让大家评理”是信访评理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湖里区信访局从实践中总结梳理出“三二四”工作经验,让身边人来说身边事、靠身边人解身边结,信访评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三”是制定三项机制。一是与街道、社区一起研究梳理出了一套便捷高效的信访评理组织原则和流程,为各单位开展评理提供了参考。二是与区司法局会商形成访调对接深度融合机制,通过“场所共用、人员交叉、调评结合”的方式把信访评理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起来,触角延伸到社区、小区和群众的身边,形成特区版“枫桥经验”。三是研究制定信访评理保障机制,吸纳省、市信访局的要求形成推进落实信访评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全区开展信访评理提供了政策支持,要求各级要保障好评理工作开展的场所、设备和一定的经费,确保评理工作能够开展得起来,持续得下去。

  “二”是建好两支队伍。让身边人说身边事,关键在人。区信访局先后征得了区人大、区政协、区委组织部的同意和支持,从社区居民代表、老党员、社会贤达、法律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各类人员中择优纳入评理员队伍。同时在街道、社区分管领导、信访工作骨干和信访评理员中挖掘口才好、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作为信访评理主持人来培养,就评理前要做什么、评理中如何把控、评理后要如何善后进行培训提高。

  “四”是突出四种形式。信访评理不拘泥形式,更注重效果,评理的方式可以多样。对于矛盾纠纷当事方较多、矛盾问题相对复杂的信访件,一般选用在评理室规范组织评理,方便各方发表意见,进行充分讨论;对于主要当事方为一方,且事涉家庭整体权益的,可以根据当事人意愿到家中去沟通劝说,采用上门入户访谈式;对于反映诉求仅涉及个人、可能采用户外约谈效果更好的,可以选用公园凉亭约谈式;对于当事人难以抽身来面对面评理的,也可以协商采用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沟通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