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晨念AMOY

  在这个新年

  当大家穿得美美时

  他们正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往返于发热门诊、发现疑似病例的场所

  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他们是谁?

  他们就是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转运小组的医护人员 

  是厦门直接接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的一群人……

  这是一群逆向而行的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

  医护工作者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群体

  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 供图

  因为执行任务错过饭点,他们的年夜饭是一盒泡面;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自我隔离,只能和孩子视频通话;为了保障转运,哪怕身体疲累也坚持设备维保。有过害怕、有过紧张,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但是,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

  他们选择了冲锋“逆行”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

  转运小组的医护人员们

  用一趟趟安全、稳妥的转运

  让每一个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患者

  都能到达指定区域

  接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12位医护人员加入转运工作

  “我爸妈能帮我带孩子,我没有后顾之忧。我是预备党员,我报名。”

  1月22日,

  得知中心专门为此次疫情成立转运小组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护士刘冰

  第一个报了名。

  包括陈志科医生在内的多位急救医生、护士和驾驶员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征集,共12名医护人员组成转运第一梯队,医生、护士、驾驶员3人一组,分四组进行轮换。

  在转运任务前穿戴防护装备

  承担转运工作,除了冲锋在前的急救人员外,救护车设备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此次转运使用的是负压救护车,这种车辆可以使救护车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车内受污染的空气得以在无害化处理后排出,可以避免更多人感染。

  转运小组成立后,负责巡检的急救中心信息调度科工程师纪实现立即对用于转运的负压救护车进行巡检。其中,有两部较旧的负压急救车出现设备老化需要更换,身体抱恙的纪实现还是带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跟着工人一起检修、更换、调试。

  转运前做好严格防护措施

  随着人员、设备齐整,岛内的江头急救站及集美区的急救中心急救站这两个抗击疫情转运急救站正式投入运转。作为第一梯队成员,护士刘冰和医生陈志科被分配到了急救中心站。

  刘冰在检查转运车上装备

  很快

  转运小组第一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转运任务来了

  接到任务后

  医护人员需要先按七步洗手法清洗消毒双手,再依次戴上帽子、口罩、内层手套,再穿上隔离服、佩戴护目镜、面罩、鞋套、外层手套。

  穿戴完毕后

  刘冰和同事互相确认检查,确保没有任何缝隙。这样一套流程下来,需要10分钟左右。当天上午9时许,转运车辆抵达市第一医院。在和发热门诊的医生进行详细交接后,病人被送上负压救护车。救护车随即出发,赶往定点的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送往第一医院杏林分院途中

  刘冰等人需要了解、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同时根据病人需要,给予病人吸氧等相应的生命支持,针对性地缓解病人症状。除了必要的询问外,作为转运小组医生的陈志科,在转运途中需要全程紧盯病人的生命体征。

  安抚病患情绪

  有的病患对于病情较为担忧,转运途中,刘冰等人还会主动安抚他们的情绪。当病人被安全送抵医院后,完成病历等交接的陈志科、刘冰等人离开属于污染区的病房,顺着通道,来到半污染区的处置室,开始个人洗消,依次脱下受污染的防护装置。

  站点“车歇人不歇”

  “个人洗消有着严格的程序。”陈志科告诉记者,整个洗消流程环节很多,在摘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鞋套等等防护装备时,要一直注意不能接触已经被污染的防护装备外侧面,一步一步,仔细谨慎,这也需要消耗不少时间。脱除防护装备后,救护车还需要开到指定区域,对车厢外部进行洗消。

  完成车体洗消返回站点后,护士刘冰需要再次穿上全套防护服,登上受污染的后车厢,打开消毒机等设备进行洗消作业。由于救护车后车厢在每趟转运后消毒需要一个小时,消毒完成后还需要时间进行通风。目前,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为每个转运组都配备了2台负压救护车,在转运任务接踵而来时,站点要实现“车歇人不歇”。

  穿着防护服转运病患

  与以往的急救相比大不一样

  陈志科告诉记者,由于防护服密闭、不透气,闷在里面很难受,口罩密闭效果好,呼吸也不顺畅。转运病患时这身装备常常一穿就是三四小时,里面的衣服每天都被汗水打湿,护目镜也经常蒙着一层水汽。一趟转运下来,对于急救人员的体力要求非常高。由于护目镜佩戴时间太长,转运小组好几位组员眼眶周边的皮肤都被压伤。

  作为防控一线的逆行者,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转运小组的医护人员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我们希望转运量越少越好,这意味着确诊病例越来越少。我们坚信,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疫情当前

  厦门的医护工作者

  正争分夺秒和病毒赛跑

  来看看厦门日报这段视频

  听听这些白衣天使们的心里话

  这位白衣小伙子这份耿直和率真让小编对你刮目相看啊

  小编想说的是:

  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像这样的一线医护工作者

  还有很多

  护士妈妈加班,11岁儿子隔墙问候“您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29日上午,

  这条视频在朋友圈流传

  一名少年隔墙问候穿着防护服的护士妈妈

  母子俩不舍挥手的场景令人感动

  视频的主角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林虹琼,她原来是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报名参加发热门诊的工作,这段视频是林虹琼爱人戴先生拍的,林虹琼隔窗交代儿子:“要把作业做好,记得保护好自己。”儿子远远地回答她:“您放心,我会的。妈妈,您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

  妻子给一线应对疫情的丈夫写家书“我们懂你,请放心”

  “作为妻子

  我心疼你不分昼夜地工作

  但同样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

  我理解你为何忘我投入

  你就安心去战斗吧”

  近日,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疫情防控技术专家组成员詹钦勇收到一封特别的家书。这是他的爱人写给他的,他因坚守岗位,曾三天三夜连续作战只睡了不到7个小时。妻子担忧他,却见不到他,偶尔见面也说不上话。为此,她为他写了一封《我们懂你,请放心!》的家书,表达思念之情,以及家里的支持。

  “我们的除夕夜就在急诊室里过”

  这个春节对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医护人员来说也很特别

  他们奋战在直面疫情的最前线

  放弃和家人团圆

  始终坚守工作第一线

  据悉,从厦门确诊的第一例病例开始,我市大多数确诊病例都是通过吴杨玲所在的急诊科筛查、分诊后,进而转院隔离,进行进一步治疗。全科100多名医护人员几乎24小时坚守一线,18名党员更是冲锋在前,树起了共产党员冲在一线、冲在最前的鲜红旗帜。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面对疫情和未知的风险体现的是责任担当更是医者仁心。

  我们闻之色变的“疫情”却是他们的工作日常在面对高强度工作时这些白衣天使们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为我们守护安全的防线让我们向这样的一群“逆行者”致敬!

  来源:厦门日报社全媒体:白斌斌 刘蓉 通讯员 陈芳 陈赟 视频由厦门市疾控中心提供 剪辑:谢佳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