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月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这也是春节前最后一次数据发布。和2009年12月相比,1月CPI的涨幅为1.5%,但还是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8%;食品类价格上涨3.7%,非食品类价格上涨0.5%。
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9.5%,其中福州同比上涨3.2%,厦门房价上涨8.9%。
从八大类价格的涨幅来看,食品类的涨幅最大,达到了3.7%。另外烟酒及用品类的涨幅也达到了1.5%,这与居民置办年货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对于2010年是否会进入通货膨胀的运行通道,各方专家并未达成一致。
通胀观点
只是存在通胀的预期
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室主任、研究员牛犁表示,从目前的CPI水平以及对全年CPI的预测来看,今年并不存在真正的通胀可能,只是存在通胀的预期。
牛犁认为全年CPI的水平可能保持在3%左右。如果CPI维持在这个水平,全年算是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发展来说是比较好、比较稳定的水平,并不存在真正的通胀压力。
国家统计局同时发布了工业品出厂价格(PPI),2010年1月PPI同比上涨4.3%。总供给大于总需求CPI不会猛涨。所以现在的应对政策的提法是“管理通胀预期”,而不是“管理通胀”。牛犁分析, 这是因为一方面货币放出去太多了,流通很快;另一方面股票、房地产价格飙升,资产价格上涨以后,对CPI上涨的预期比较强烈。
如考虑资产价格 通货膨胀已显现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悉尼出席澳大利亚央行组织讨论会的间隙表示,目前中国的利率稳定,但通货膨胀已经显现。
周清杰认为,如果CPI中考虑房价等资产价格因素,目前我们已经处于通胀水平了。
通胀压力
主要来自于房价
单看CPI,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比较理想的运行区间。不过,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清杰认为,对我国的宏观调控部门,比如发改委,尤其是央行来说,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存在通胀不能单看CPI,更应该考虑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
周清杰指出,CPI是通胀或通缩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存在通胀,还要看PPI、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的情况。
现在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房价。如果CPI中考虑房价等资产价格因素,就不可能像目前我们看到的数据一样,长期处于负增长区间。和日常消费品价格涨跌相比,房价的涨跌更能影响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支出,也是通胀压力的主要来源。
原因
降雪低温 蔬菜价涨
牛犁分析,因为2009年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较低,2010年1月的CPI才有了稳定上涨的基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降雪和低温,1月的蔬菜产量和运输等环节都受到影响,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较为明显。此外,有些年货的采购从元旦已经陆续开始,节日消费也令一些时令商品价格临时上涨。
影响
不会影响百姓生活
CPI同比涨幅在5%以内都是正常、合理的,基本上不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牛犁认为对老百姓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现在还是较适合消费的时机。
一季度加息可能性变小
从2009年四季度起,CPI开始呈现涨幅逐步加大的趋势,通胀预期也逐步显现。专家表示,2010年1月物价同比涨势减缓,将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
照此看来,宏观经济政策的紧缩压力也可能会暂时回落,央行在2010年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正在变小。
但当前物价小幅稳步回升的趋势已经形成。专家指出,最近一段时间针对楼市以及信贷投放过快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加息可能要等到物价上升更为明显的时候才会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