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前两条!”即将来临的端午假期,很多投资者会把心思花在理财上,顺便为端午小长假积累“专项基金”。那么,如何才能既保证本金安全,同时又能尽量多地获得投资收益呢?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两种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是指产品到期后银行按照约定条件向投资者保证支付本金,不承担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并依据实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投资者实际收益的理财产品。对于求稳的投资者来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好选择保本理财,尽管到期收益可能会低于高净值理财产品,但能满足维稳的需求。时下,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频频出现,保本理财产品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及风险厌恶型客户购买。
专家也提醒投资者,保本型理财产品并不保盈利。因此,投资者购买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存在着保本到期日仅能收回本金,或未到保本到期日赎回而发生亏损的可能。
临近端午节小长假,各家银行又紧锣密鼓地推出小长假理财产品了。每一次假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总会比时平要高,而一些精通银行理财市场规律的投资者也瞄准了假期特供理财产品
很多银行会在假期推出部分假期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比平时的略高,但风险持平,收益更高,且期限很短,有些银行甚至打出了“六一”亲子理财牌。随着4月中旬以来股市大幅下挫,通胀也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存款搬家”,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大热。
今年理财产品发行爆发式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常规上,一季度属于发行淡季,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达到了3691只,同比增加1777只,增幅达107.71%;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9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以上。4月65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1323款个人理财产品,较3月虽减少164款,但数量上仍维持高位发行。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类似端午节特供等短期理财产品呢?银行人士表示,首先要弄清楚假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类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都较高,但并非真正已取得的收益率。投资者需要根据公式计算实际收益,即理财收益=投资金额×年收益率/365×理财天数。
长假伊始,不少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节假日的短期理财产品。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要睁大眼睛、选好产品,切勿跳进理财“陷阱”。
银行业惯用的一个“巧妙设计”的手法。根据“理财收益及理财本金在投资到期日与资金实际到账日之间不计利息”这一条款,如果某一款理财产品刚好碰上国家法定节假日到期,那么节假日这几天是不计算收益的。请注意: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仔细研究理财期限条款特别是资金到账日条款,注意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个时间节点,防止被银行占用资金。
除了要注意法定假日的时间节点,理财专家还提醒投资者,在选购一款理财产品时,不要被销售人员的收益宣传迷惑,一定要认真做好风险评估,注意条款中宣传的只是预期收益。
在产品选择上,理财专家建议,由于各类理财产品花样繁多,投资者容易眼花缭乱被“迷惑”。投资者最好综合考虑所有因素,认真了解理财产品过往的投资收益,再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切勿一时冲动下单。对于普通投资者,由于本身不具备专业的理财技能和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向无利益关联的第三方理财顾问咨询。
理财专家建议,做好假日理财,人休钱不休,让自己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十分重要。在任何经济环境下,投资者都应做好投资组合,根据自己的投资风险偏好以及人生阶段等情况,调整好核心资产(中低风险资产)以及卫星资产(中高风险资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