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节目的采访在湖里区图书馆,见到黄老前,大家都说,想更了解湖里,找黄老准没错。事实也是如此,除了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他还是湖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湖里区政协特邀研究员、湖里区优秀宣讲员。在全区活跃在宣讲一线的70支队伍和430余名骨干中,黄老绝对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一个。

  黄国富:“我主要是通过乡村调查,从专业的角度去做田野调查。”

  黄国富:“不管是什么样的,只要能够记录湖里的历史和文化,我都进行收录。”

  黄国富:“所有的山头都跑遍了,甚至问了该问的老人,所有人都说不知道。”

  黄国富:“太遗憾了,当时没有那种高度也没有设备,没有去录像、去录音,去做成口述史。”

  黄老采访进行过程中的字字句都表达着他对湖里的热爱,他和我们说,还好我的家人们都很支持我做这个事情,而“支持”后面,有一串数字,他寻访了500多位知情人,写了满满几十本日记本,跑了几乎所有能跑的地方,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编印了湖里民俗、民间信仰、民间故事、地名、原乡等数十万字的资料。

  除了视频中所呈现的,黄老还提到了两件难忘的事。

  一是东部旧村整村改造,恰好有一座两层的小楼还没拆,有一天他到那去采风,看到小楼觉得非常眼熟,后来才想起来,原来在一张老照片中见过,这座小楼曾经是当年日本人所占领的一个办公的地方,墙体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弹片、弹孔,每一个弹孔都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后来在他的呼吁下,这座楼没有被拆除,保留了下来。

  另外一个故事是,偶然发现何丙仲老师编的《摩崖石刻》中,湖里区竟然是空白的。为了找出湖里自己的摩崖石刻,他把几个山头都跑遍了,直到有一次偶然在忠仑公园后面,看到一块大石头上非常大的四个字“古彩云地”。黄老才罢休,他乐呵着说,你看,我就来填补这个空白的,找到它,也算是找到了湖里一个文化的根。

  在每年几十场的宣讲中,他将原乡研究与红色文化研究结合,在持续的输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在采访中,他也不吝啬自己的偏爱,74岁的他还活跃在湖里文化研究的一线,有时候想想,历史本来是冰冷的,可因为有研究它、挖掘它并且愿意讲述它的黄老,是不是也多了一份温度呢?

  透过黄老,我们看到的是史实的力量、城区的脉络以及流淌的热爱,而在湖里区这35年中,像黄老这样热衷于研究湖里文化的人不在少数,可经过岁月沉淀而筛落的那些段落,很多时间也浸染了田野的黄土以及湖里的足迹。

  采访的最后,黄老说,我还保持每周一篇公众号,记录调查足迹、记录湖里文化的习惯。他说,不管是老湖里人或者新湖里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曾经,了解这片土地历史的温暖,在内心里面就会萌发出一种对这片土地的了解,从了解到热爱。没有热爱脚底下这块土地,哪来的热爱祖国。

  片尾我们选了《乡间的小路》做配乐,翻动的书是《湖里记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湖里历史的温度在荡漾,而背景是一个74岁的老人,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音乐《乡间的小路》版权归原创者及唱片公司所有

  本片引用不作商业用途

  编辑:林依文

  校对:白涵

  审核:陈瑜瑾、詹贤、陆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