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后排左三)全家福

  台海网4月18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收藏爱好者紫日最近在一批和厦门有关的老照片中,发现一张由厦门美璋影像馆拍摄的大文豪林语堂的家族合照。他经研究相关资料并请教了鼓浪屿廖家的后人,初步判断这张合照拍摄于1926年。据称,这是“林语堂家族全家福”首次回归厦门,也是目前公开资料中最完整的林家合影。

  拍摄地可能就在鼓浪屿 大部分人物已辨明

  紫日告诉记者,当时一名菲律宾的卖家私下联系他,有一批老照片要出售。大部分是与林语堂的弟弟林玉苑相关,他一眼就看到那张全家福中有林语堂。“林语堂在国内拍摄的照片非常少,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难得一见。更让人惊喜的是,照片底板上有‘厦门鼓浪屿美璋’字样,说明照片是由位于鼓浪屿的美璋影像馆拍摄冲洗的,拍摄地点很可能就在鼓浪屿或周边地区。”他说,1926年林语堂接受厦门大学聘任回到厦门,应该就是在那时候和其他家族成员团聚,并拍摄全家福。拍照时,林语堂的父亲、知名牧师林至诚和二姐林美珠、四哥林和平(夭折)已过世,其他家庭成员均在场。目前照片中除了一群孩子难以识别外,其余人物均已解读出来。

  照片拍摄背景是一栋中式建筑,门前有台阶和石埕。正中间是林语堂的母亲杨顺命,其余家族成员环绕在她的周围。林语堂和妻子廖翠凤以及长女林凤如在左侧,他的三个哥哥、一个弟弟、大姐及他们各自的配偶子女也在其中。

  求学成婚厦大任教 林语堂与厦门渊源很深

  据文史资料记载,鼓浪屿漳州路44号的英式别墅,是林语堂发妻廖翠凤的家。从1905年,10岁的林语堂离开漳州平和老家,乘坐小木船来到鼓浪屿,一直到1912年,他经历了从养元小学(现鹿礁小学)到浔源中学(现音乐学校)的少年时代。1919年,林语堂与廖翠凤在鼓浪屿举行婚礼,不久后一起乘船出国留学。

  1995年10月18日《厦门大学》校刊登载的《林语堂在厦门大学》一文中介绍,1926年3月,北京发生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爱国学生遭军阀枪杀,时任北京师大教授兼教务长的林语堂,因支持学生爱国行动也在北洋当局通缉之列,欲离开北京暂避,遂接受厦门大学聘任。他还推荐北京大学研究院主任沈兼士及教授鲁迅、顾颉刚、孙伏园等应聘,壮大了教师阵容,加强文科建设和国学研究。

  林语堂一来校就接任文科主任,他提倡革新精神,与国文系同仁向校方提出更名改称“国学系”。同时充分发挥名教授学者的专长,深受学生欢迎。他还亲自授课,如曾开设“英文作文”“现代文”和“英语发音学”,并讲授“英国语言史”和“普通语言学”等课程。

  [解读]

  其家族与琴岛关系密切 老照片的研究价值很高

  参与鼓浪屿九年申遗历程的鼓浪屿文化学者吴永奇对这张全家福进行了辨认和解读。“这张照片的研究价值非常高!”他说,看到这张老照片觉得挺震撼,此前公开的资料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信息量这么大的林语堂家族合照,除了已经去世的人外,林至诚的夫人和子女、孙辈,那么多的人在一起非常难得。

  吴永奇指出,现在的一些说法都是,当年林语堂自己到鼓浪屿求学,后来娶了廖家的女儿廖翠凤,只有他一个人和鼓浪屿有关系。实际上,根据鼓浪屿老人的口述,以及一些文字资料的记载,林氏家族曾经在鼓浪屿上的某栋房子居住过。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幼年时代在鼓浪屿生活过很长时间,林语堂的两个哥哥林景良、林憾庐和大姐林瑞珠都跟着鼓浪屿救世医院的郁约翰医生读过西医,林憾庐还在鼓浪屿工作过,而林瑞珠嫁给了鼓浪屿的商人。从这张全家福来看,作为背景的那栋房子应该就是林氏家族在鼓浪屿上的居所,见证了林氏家族和鼓浪屿的密切关系,对于鼓浪屿文化底蕴的挖掘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目前没有其他资料作为佐证,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栋房子,还有待新的资料出现。

  (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