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怎么过?躲进奇山秀水寻找清凉夏日,还是游遍八闽品味各地端午美食,还是深入福建体会各地端午民俗风情?本期专题,带你“玩味”福建端午,享受休闲养生好假期!

数据标题文字1

    访客家神山——冠豸山
被誉为“客家神山”的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迷之神秀,是避暑休闲、登高揽胜的理想胜地。【详细】

  “东方麦加”——湄洲岛
“南国蓬莱”湄洲岛,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等风景名胜30多处。【详细】

深山寻清凉——武夷山

    夏日的武夷山,嫩绿的山野回响着鸟儿的啾啾;山脉下流淌着苍绿的九曲溪;缭绕的烟云涤荡……令人怦然心动。心动不如即刻启程,向武夷山“快乐”出发…【详细】

    游天下绝景——白水洋
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白水洋景区是目前世界唯一的"浅水广场"其平坦的河床长约2公里…… 【详细】

  水上丹霞奇迹——大金湖
甘露寺、水上一线天、幽谷迷津、天工佛像等绝世奇观,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当代学者蔡尚思称之为“天下第一湖山”。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 端午节到了,大大小小的粽子散发着着浓浓清香等你品尝!但吃粽子有很多讲究,减肥一族、老人、小孩食用粽子·都要注意…【详细】
  • 端午节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详细】
  • 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几天,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详细】
  • 玫瑰花: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进而促进肌肤光滑而有弹性。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作用……【详细】
  • 不少人都会选择在端午节外出旅游,但这期间如何美容护肤,让肌肤不受伤害呢?5个建议教你护肤【详细】
  • 端午节后的饮食养生要注意什么?节日暴饮暴食给肠胃造成了压力,节后饮食宜清淡几天。可以考虑多吃些面、粉之类易消化的食物。【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 莆田——念着口诀过端午

        在莆田民间,端午节按照“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初六嘴空空”的程序进行。在节前,农家巧妇要用五色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绣八卦图,裁新衣裳。
        节日里先磨米蒸糕,备料包粽,以备祭祖。到初三,又以沿海地区特产麦螺为节日佳品,还流传美话,曰:“五月初三吸食麦螺……[详细]

  • 泉州——“水上捉鸭”乐趣多

         泉州端午节有个特别的习俗:“水上捉鸭子”,这个习俗在闽南一带还一直保留。“水上捉鸭子”的过程十分有趣,先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放一去皮的杉木,越长越佳,杉木上涂以油料,使之润滑;杉木尾端挂一长形小竹笼,内放一只活鸭;笼盖竖立一竹棍,使之能一拍即开。
        活动者保持身体平衡,从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开笼盖,活动者与活鸭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儿的协助下,抓住活鸭,活鸭即作为活动奖品。在捉鸭子过程中,岸上观众千百人呐喊助威,欢声雷动。[详细]

  • 龙岩——拴“五色线”祈平安

        在龙岩过端午,大人要给小孩做“四脚狗”。其实这四脚狗和其他地方挂香囊的风俗是一致的,只是所挂的东西不一样。母亲要给儿女做四脚狗,挂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发财。所谓“四脚狗”其实就是布老虎。
        龙岩地区还有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的习俗。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详细]

  • 三明——客家送礼有讲究

        三明建宁客家端午习俗就有许多新颖的地方。送节的时间一般从五月初二开始,多为晚辈向长辈送,如刚订婚的女婿给岳父母家送节,外甥给娘舅家送节。
        送节的礼品除粽子外,还有猪肉、雄黄酒、玩具、扇子、面条等。送这些礼品也有讲究,比如送扇子,意为送凉风、送清爽、送健康;送面条,取的是面条的白色,有洁净之意,送面条就是送洁净、送顺心。[详细]

  • 武夷山——不赛龙舟赛竹筏

        在武夷山,端午龙舟赛不以龙舟为赛具,独以泛游九曲溪上载客竹筏争流竞技,比起龙舟,竹筏显得古朴简陋,可它是武夷山千百年来水上文化的标志性物件,不是一般的龙舟可替代的。
        在武夷山,端午节同样是饮食节,“结粽吊屈原”之粽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或以纯糯米,或以糯米裹豆沙、火腿、肉、八宝等馅料包在竹叶里蒸熟或煮熟。粽形为三角锥形,大者如拳,吃时,米香、馅香、叶香交缠于唇齿之间久久不散。[详细]

  • 宁德——女婿送鱼孝敬岳父

        在宁德地区端午节前女婿照例要给岳父母送黄鱼,俗称“送鱼”。娘家要给外甥、外甥女送节饼、夏天衣物,俗称“送节”。端午节这天,左邻右舍的小孩簇拥到新娶亲人家家里,由新媳妇将五色彩线系到手腕上,俗称“记节”。
        午时,大人喝过雄黄酒,并拿它喷洒住宅的各个角落,点孩童之额;用菅蒲及艾叶做成宝剑状悬于门上,均取避瘟疫去邪魔之意。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