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七月,福州近郊的“半旦”活动又将陆续展开。“半旦”,是福州方言谐音“有吃有喝”的意思,是民间盛行的村庆节日,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七月之后到次年的清明前后。

不支持Flash
  • 什么是“半旦”
  • “半旦”是福州方言发音,也有“半诞”、“搬蛋”等其他写法的。按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的说法,正确写法应该是“半丈”。“半丈”即“五尺”,“五尺”在福州方言里是“有喝”的谐音。

  • 何为“做半旦”
  • “做半旦”的民俗主要流行于原来的闽、侯官两县,既现在的福州晋安、马尾、仓山及闽侯闽侯县大部分平原乡镇。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半旦即为“半丈”,表示一年过了一半,做半旦即为庆祝上半年的丰收,答谢农忙时亲友的“换工”等帮助。福州做半诞的日期多集中在农历七月以后至来年春节前夕,具体日期在相邻各村不重复。

    “九月起,不买米”,这句谚语流行于闽侯上街一带,描述的是农历九月起,该地区天天有村庄邀请亲友“做半旦”的景象。这与仓山这边有所不同,仓山“半旦”一般多在农历七月中旬后及八月期间。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 “半旦”习俗的来源 说法一
  • 较为权威专家的说法:福州近郊及闽侯各村庄多是先祖从中原地区迁来定居一地繁衍而来,因而常是一个村庄一个姓氏。同姓的人把迁到本地的第一个先祖奉为神。每年在这个先祖的生日这一天,全村人共同祭祀“神诞”,以保平安。同时,也祭土地,以庆丰收。可是这个说法有个现象无法解释,那就是很多的村子做“半旦”时,没有祭神仪式。按照上述说法,“半旦”起源于中原,源于各村的祭神,但是这种说法无法解释做半旦不祭神的现象。

  • “半旦”习俗的来源 说法二
  • 在盛唐时期,福州一带自为一国叫"无诸国",中央就派兵平乱,福州土著男人被赶到江里,当上“昼民”,福州俗称“曲蹄仔”,南下军人就地安置,强娶土著女人为妻。时间一长,也就慢慢平和下来了,大家也不再闹了接受了这个事实,官府也就放松了,就让江里的人上岸来买些生活必需品,但是不准穿鞋以示区别。一来二去就想打听在家亲人们的消息,这下苦坏了官老爷们,抓吧,又要官逼民反了;不抓,好象也不行。怎么办?干脆就让大家亲人团聚,可问题又来了,怎么组织呢?都来!!好几万啊!!有个师爷叫大目埕的就出了个主意:不要一起来,一个一个地方,一个一个村子的来,大家轮着来,费用就由岸上的人来承担。为了能尽快的找到自己的亲人,不惜财力,大摆宴席,这一天,只要能到我家来作客的,不论认识不认识都是亲人,都是朋友,大家也就亲戚拉亲戚,朋友拖朋友的都来了,为的是尽可能多的叫来人,也好尽快的有亲人的音讯。这个风俗也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也就是“半旦”。“半旦”也就成为一个大家不论天南海北,不论认识与否,都在一起欢聚的一个节日。
  • “半旦”现状
  • 各村轮流“做半旦”。村民在自己自家大院或大堂内,摆个几桌、十几桌、甚至几十桌,呼朋引伴地让亲戚朋友来自己家吃喝。“做半旦”这一村庆活动,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密切了村与村间的联系,增进了亲朋好友间的情谊。没有送礼,不收红包;今天你来吃我的,明日我去吃你的,彼此机会均等,每村一年办一次。

闽侯县上街镇半旦攻略(来源:@我是爆料王)

“半旦”菜品

微博说半旦

往期专题

制作:新浪福建美食频道     官方微博:@福建美食     2012年9月5日